-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收[09/30]
-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数[09/30]
-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栏[09/30]
-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刊[09/30]
-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征[09/30]
-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投[09/30]
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生产NMN、麦角硫因等生命分(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瑞德林生物的核心技术能力在于酶功能的挖掘、理性设计、改造以及产业化应用,目前其已构建了覆盖酶功能挖掘、理性设计、精准改造、高通量筛选、高
瑞德林生物的核心技术能力在于酶功能的挖掘、理性设计、改造以及产业化应用,目前其已构建了覆盖酶功能挖掘、理性设计、精准改造、高通量筛选、高效表达、工艺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全流程的技术平台和研发团队,可将底物的转化率提升至98%以上,产品直接成本降低50%以上。
“我们做的很多原料都是市面上所谓的很火的,但我们没有去抢市场的压力,因为当我们的成本可以做到降低一个数量级,最终市场一定会向我们倾斜。”今年瑞德林生物的年销售额预计到亿元级规模。
在产品端,瑞德林生物主要生产以氨基酸、核苷酸、糖等为单体的生命分子,比如S-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NMN、麦角硫因、蓝铜肽等。
今年下半年,资本市场仍在关注合成生物学赛道,只是在判断上更趋于理性,能否拿出真正具备成本优势的产品以及有客户为之买单成为评估一家初创公司价值的核心指标。
以麦角硫因为例,2018年国外已有巨头在生产该原料,但由于原料成本过高,因此只应用于高端口服与护肤市场,但关于麦角硫因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非常明确,瑞德林生物便开始从成本入手,对麦角硫因进行研发,在其推出最终的产品后,该原料市场也进一步得到增长。
第二,需明确每款产品在战略中属于短期、中期还是长期产品,根据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研发定位、资源配置、开发周期、量产计划。
固相合成是指将反应物连接在一个不溶性固相载体上的一种合成方法,使用该技术虽然可以快速生产产物,但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糖等物质都存在水溶性好、手性中心多的特点,所以最终的产能并不大,而且成本较高。
2017年,刘建与黄华找来另一位大学同学以及华为、迈瑞医疗、波顿香料的三个朋友一起创立了瑞德林生物,而瑞德林生物也成为了全球第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对多肽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公司。
最终研发团队又进行了几轮酶的进化与理性设计,将成本又降低了70%左右,产品推出期延后了两年。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瑞德林确定了一个基础原则:在成本降低不足50%时,不要进行大规模量产。
- 瑞德林生物(深圳)创益实验室 -
第三,产品的市场必须已经经过了高度论证,但现阶段又没有完备的解决方案,刘建将这种产品称为潜力产品,“作为初创企业,我们希望产品安全有效,但还没有巨头入场,这样在我们能解决成本问题的基础上,就可以快速拓展增量市场,成为赛道内的巨头。”目前瑞德林生物推出的几款产品都是依据这个原理:一年之内成为行业老大,并用两三年的时间对市场做数量级的扩展。
“所谓的对ESG的益处只能说是合成生物这种技术本身的特征,从商业角度而言,合成生物本质上还是一个to B的生意,在传统发酵与化工技术仍是主流的情况下,合成生物作为一个底层替换的技术,客户不一定会为ESG买单,但一定会为极致的价格买单。”所以在成立的前三年瑞德林生物都专注于对产品进行研发,直到去年才开始进行量产。
“目前国内外合成生物赛道的发展差异并没有非常大,所以国内优秀的公司在未来都是要走出去面对全球竞争的,这就要求初创公司在早期各个方面都做好充足储备。”在瑞德林生物创始人兼CEO刘建看来,将选品-研发-产业化-市场整个链条打通是对合成生物公司最基础的要求,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功亏一篑。
刘建学习化学出身,在创立瑞德林生物之前,其曾在某多肽药物上市公司有过十余年的技术研发与企业管理经验。作为国内最早做肽类药物的企业,该公司将固相合成技术引入中国,之后整个行业便一直使用这种技术生产产品,极少有技术的创新。
合成生物技术本质上是对传统制造方式的一次大变革,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全球合成生物市场的发展中具备独特优势,但发挥这种优势的前提是我国企业能够有过硬的产品能力。“我们希望在这个行业刚开始时便扎扎实实对研发进行重投入。”
瑞德林生物成立于2017年,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绿色化学、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实验室自动化、质量研究等交叉学科,生产以氨基酸、糖、核苷酸为单体的“生命分子”,
文章来源:《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网址: http://www.zgswgczzzz.cn/zonghexinwen/2022/0726/1163.html